工信部: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已达3.2万亿以上
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智能制造是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核心技术和主线,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任务。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就是要实现优质、高效、绿色、安全的制造产品。同时,在发展智能制造过程中,会进一步重塑制造业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
4月18日,国新办就2024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表示,围绕推动智能制造发展,近年来工信部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加大技术攻关。要发展智能制造工艺、智能制造装备、智能产品、软件系统,推进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装备、增材制造装备等技术攻关。同时,加强工艺数字化、装备智能化、质量检测、供应链协同等方面的工艺、装备、软件成组连线的创新突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了3.2万亿以上。
增强解决方案供给。要发展智能制造,特别是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要有一批服务供应商。重点培育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的系统方案供应商超过150家,像钢铁、石化、锂电池这些领域系统集成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混线柔性生产、加工检测一体化、高精高可靠装配等解决方案也取得重大突破,赋能企业数量超过3400余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加强引领示范。联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连续三年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培育了421家国家级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在90%以上的示范工厂得到应用。
加强标准制定。联合国标委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累计发布国家标准408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48项,推动智能制造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发展。
单忠德表示,下一步,在目前工作的基础上,工信部将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是强化应用牵引。深入推进智能工厂和智慧供应链建设。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建设智慧园区,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典型标杆,支持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基于成熟技术、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技术改造。目标是到2025年,70%以上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二是完善供给支撑。要谋划布局智能制造领域的相关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加强智能制造工艺、智能制造装备、智能产品、软件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开展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到2025年培育一批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更好地推动更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提升。
三是健全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布局5G、算力、移动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加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特别是要加强评估评价工作,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一批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单忠德还提到,今年在推进大规模工业设备更新,工信部也抓住这个机遇,体系化推进智能制造应用探索、科技攻关、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
开心0
-
难过0
-
点赞0
-
飘过0
视觉焦点
-
山东畅通煤炭运输保供应
-
老街故事·抚州
最热文章
-
镜观·回响|从“一块屏”看长三角加强城市现代化治理1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中国经济向"新"而行 开局良好2
-
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不断巩固 推动经济持续增长3
-
水利部:我国南方部分河流近期可能发生超警洪水4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规 破解行政执法电子数据取证难题5
-
极目星空步履不停 "天眼"为世界天文提供"中国智慧"6
-
长三角群众就医便利化新观察:跨省看病不再“繁”7
-
中东部新一轮大范围降雨来袭 北方降温开启暖热感渐消8
-
南岳衡山特有物种南岳老鸦瓣进入结果期 分布范围扩大9
-
人潮涌动物畅其流 从机场车站码头看流动中国生机活力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