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开行近16000列!重庆中欧班列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光明网讯(记者 陶媛)“中欧班列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凝聚共识、合作共赢、充满活力的发展之路。”6月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举行的发布会上,重庆市副市长郑向东介绍,目前,中欧班列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重庆作为最早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已经累计开行近16000列,发运货物130万标箱、运输货值超过5300亿元。
“我们判断,在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未来中欧班列开行的班次和货运量持续扩大是确定的。”郑向东分析道,在“硬联通”上,通道运输网络持续完善,目前开行的线路已经达到51条,可以通达欧亚113个城市节点,并且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联动,基本实现了欧亚地区的全覆盖。在“软联通”上,通道服务效能持续提升。重庆全面推广快速通关、全程保险、跨境金融等特色服务,创新探索陆上贸易规则,开展铁路运单金融服务等多项试点,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在“供应链”上,物流安全保障持续强化。近期,在国际海运航路受阻的情况下,重庆中欧班列运往欧洲的货量和货值分别增长了217%和190%,展现了国际贸易陆路运输的韧性和潜力。在“需求侧”上,各方参与通道合作的积极性持续提升。中欧班列作为高效稳定的公共产品,已经成为最优的国际物流解决方案之一,“向海而生”的开放模式正在向“海陆共生”的开放格局转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郑向东认为,中欧班列对重庆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会持续加大。一是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随着“朋友圈”不断扩大,与沿线国家贸易合作日益密切,将会有更多的高品质国际商品进入国内市场。二是开行线路越来越成熟。欧洲、中亚、东盟市场高效联通,跨境资金、技术、人才加速交融,将会使重庆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三是产业生态越来越好。沿线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融合,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比如,电子信息产业是重庆的支柱产业之一,中欧班列开行以来,重庆累计运输相关产品超过10万标箱、货值超过1800亿元。
郑向东表示:“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中欧班列所搭乘的货物规模会越来越大,货物品类会越来越丰富,贸易主体也将越来越多元,一定会出现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
开心0
-
难过0
-
点赞0
-
飘过0
视觉焦点
-
中国-土耳其经贸交流会3日举行
-
长湖申线航道整治项目施工有序推进
最热文章
-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习近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
-
文脉华章丨从总书记用典,感悟中华农耕文化底蕴2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青海湖保护纪事:擦亮高原蓝宝石3
-
文脉华章丨从总书记用典,感悟中华农耕文化底蕴4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携手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长三角新篇章5
-
"三夏"麦收进行时 全力保障不停歇 桂粤等仍有较强降雨6
-
逐绿前行向未来——山东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观察7
-
欧盟推迟对华行动,如何理解?8
-
惠民"含金量"更足 多地开启线上购药用医保服务9
-
芒种:芒有所忙 种有所得 忙碌的日子里,更要照顾好自己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