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五大举措着力推动民生“保障网”越织越牢
光明网讯(记者 陶媛)民生事业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6月10日,财政部社会保障司负责人葛志昊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5年,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安排均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卫生健康等支出也都保持较高增幅,着力推动民生“保障网”越织越牢,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支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支持地方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延续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见习补贴提前发放等政策,支持企业纾解困难、稳定岗位。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并将实施范围扩大至社会组织,支持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加强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群体就业帮扶,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继续放宽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条件,支持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二是支持提高基本养老保障水平。国家财政承担的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也将适当提高。“为确保这些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今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补助力度,同时开展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调剂,超过3亿老年人将受益。”葛志昊说。
三是支持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达到每人每年99元;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30元,达到每人每年700元。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和城乡居民医保的投入力度,支持各地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四是支持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中央财政安排学生资助补助经费809.45亿元,进一步提高国家奖助学金资助标准,扩大政策覆盖面。推动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支持和引导地方适应学龄人口变化形势,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差距。支持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促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
五是支持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中央财政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66.8亿元,支持各地及时发放救助金,落实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的兜底保障政策。配合相关部门指导地方丰富救助方式,进一步提升救助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此外,在“一老一小”服务方面,财政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完善养老育幼服务体系,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服务,加强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促进普惠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抓紧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葛志昊表示,有关工作正在加快推进,确保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一老一小”方面的服务需求。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
开心0
-
难过0
-
点赞0
-
飘过0
视觉焦点
-
滨海湿地边的麋鹿守护者
-
长江瞿塘峡夏日风光
最热文章
-
习近平: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造福世界 网聚文明1
-
【文脉华章】习言道丨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2
-
学习新语|"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3
-
中办国办: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4
-
人工智能融入校园 变化的不只是课堂 打开教育的想象力5
-
“十五五”时期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思路与重点领域6
-
网聚文明新风尚!AI“邀请”古代诗词大家赛诗啦7
-
精打"水算盘" "定"出高效益 当每一滴水都有"身份证"8
-
织牢重点群体就业保障网 促进人才供需精准对接9
-
【特别关注】务实合作结硕果 “胞波”情谊续新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