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赋能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2024年08月01日 | 查看: 8164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因其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实践,借助数字经济的赋能,能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新优势。

  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的内涵

数字经济赋能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是增进民生福祉、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必须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重要特征。

  增加优质服务产品供给。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生活性服务和公共服务等三大领域,服务产品品质的提升源于供给端的竞争充分和体制机制的改革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立足消费升级需求,不断提升生活性服务供给品质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准。因此,必须通过进一步放宽消费服务领域的市场准入,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优胜劣汰,确保优质生活性服务产品不断涌现。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优质公共服务产品的城乡均衡发展和区域均等供给。

  推动服务业高效融合发展。融合是全球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各国制造业的发展演进,必然对产业融合效率提出新的要求。分工提升效率,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的同时,也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路径提出新要求。因此,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推动服务业高效融合发展,一方面鼓励服务业各产业借助数字技术相互融合发展,提高产业内融合发展效率;另一方面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农业在产业间融合发展实现全环节提效、全链条增值,提高产业间融合发展效率,构建我国自主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数字经济赋能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构建完备服务业新体系。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70%来自服务业,GDP比重的70%为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中的70%为生产性服务业。因此,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构建完备的服务业新体系,必须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提升服务业贸易额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惟其如此,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稳步前行,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发展格局行稳致远。

  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的实现路径

  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既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数字经济赋能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一,要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数字化)水平。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新一轮数字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核心就是提升服务业数字化水平。

  夯实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基础。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物联网、北斗系统、云计算、大数据、AI等数字化解决方案在服务业落地应用,确保服务业数字化基础要素供给。推广数据标准统一,建设专用数据网络,扩大数据创造和采集规模,提升服务业数据要素的价值创造。持续完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城市地理时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丰富服务业数字化应用场景。依托产业互联网平台,在全产业链提供数字化服务的各种嵌入应用场景,包括链上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环节等的各种数字服务,以及链主企业为合作者的赋信等多模式的高效协同。要建设完善消费类数字信息平台,使海量数据中的长尾需求能被精准匹配,提升服务体验的现代化水准。

  加强服务业数字化管理水平。强化监管部门和数据平台的协作,推动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建设,健全常态化监管制度。鼓励第三方机构研究开发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报告,推进数据资源共享,构建融合式生产性服务和多样化生活性服务的数字生态体系。建立数据要素的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完善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安全分类分级保护体系。

  第二,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我国是世界上制造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必须要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充分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收益,打造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

  围绕提升研发设计的市场导向力进行融合。借助于5G、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能够充分发现和捕捉市场中的多变效应、涌现效应和长尾效应,并通过分布式研发和设计来体现这种多元细分市场中的多层次消费场景需求。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在早期研发阶段就介入合作,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尽早规划整合供应链。同时,引导研发设计服务在制造业的新品试产阶段嵌入合作,提升柔性化定制生产的快速市场反应力。

  围绕提升生产制造的工艺品质进行融合。不同的制造企业有不同的技术特征,其价值链高端环节或遵循“微笑曲线”,或遵循“武藏曲线”,借助数字经济浪潮,提升这两类制造业在生产环节的竞争力,以抵消我国人力成本的上升是必然选择。要加大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的建设,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边缘计算、VR/AR/MR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的深度应用。借助现代服务业增强加工标准化、配件模块化和检测精细化管理,优化业务流程,强化精益生产,提升制造效率和工艺品质,在产品中凝结更多现代生产性服务的价值,重塑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新优势。

  围绕提升用户的产品体验感进行融合。数字经济时代,一方面用户对产品售后体验感的期望增加,另一方面完备的售后服务有利于培育制造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要鼓励制造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企业建设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快速响应用户的售后反馈。鼓励制造业企业为客户提供端到端一体化产品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头部先进制造企业成为国际市场上领先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

  第三,要推动现代服务业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建设农业强国,必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聚焦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进行融合。中国是人口大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稳定供应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要围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增加农民收益,大力发展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农民合作社等农业服务主体的集中采购,来降低化肥、种子、地膜等农业物化成本;通过统一开展机械作业和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方式,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持续改进提升设施农业,因地制宜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现代化经营水平,不断完善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

  聚焦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行融合。围绕农业生产的全产业链条,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农资供应、农技集成、农机作业、农产品的仓储、物流与营销等开展一体化融合发展,以促进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提升。鼓励农业领域的科研院所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开展种子、农机、耕地、节水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攻关,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农技服务手段,建设天空一体智慧农业,对农业生产全过程和生产环境进行精准监测和检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和“含绿量”。

  聚焦构建完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进行融合。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优化培育乡村产业布局和发展,形成现代种植林牧渔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等特色鲜明、融合协同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推动以农技研发、冷链物流、电商营销等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服务业和以农产品加工、中央厨房、净菜生鲜等为代表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向园区集中,实现乡村产业集聚发展的融合效应,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优渥土壤。

  (侯红昌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纠错】 【责任编辑:冉晓宁】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世界遗产保护发展的“西湖答卷”
      • 新华解码丨满足“老有所养” 如何加强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 新华全媒+丨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跨越
      • 新华鲜报丨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发布!“中华瑰宝”向未来
      • 追光丨“莎头”夺冠之战:一场“主流”与“多元”的交响
      • 约大牌丨潘展乐:20岁生日那天我要完成一个“小目标”
      • 国际观察丨“火车头”熄火 欧元区经济前景难言乐观
      • 打通道路,为八面山救灾加速
      • 移轴镜头看电网基建热火朝天
              关键词: